栏目分类
新闻中心
河源市首台GE1.5T磁共振在我院投入使用
来源: 发布时间:2015/2/27 作者:河源市人民医院 阅读数:8786
河源市首台GE1.5T磁共振在我院投入使用
导语 2014年,我院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总投入5600万元购置一大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大大提高了我院的诊疗水平。继GE64排128层高速螺旋CT、飞利浦幻影无线双板DR落户投入使用之后,花巨资购入的美国GE公司Singal HDi-1.5T磁共振(MRI)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于2015年1月份投入使用。
美国GE1.5T磁共振是我市首台最先进的磁共振成像系统,以扫描速度更快、图像更加清晰、功能更加强大、类PET 成像的四大优势成为世界最先进的磁共振代表之一。新磁共振的投入使用很大程度缓解了我院磁共振检查排队时间长的压力。原低场磁共振应用范围较小,速度慢,新机器的投入远远扩大了应用范围,提高图片质量。GE1.5TMRI检查技术具有无创伤、无痛苦、无放射源侵害、安全舒适等诸多优点,广范应用于全身各系统疾病的诊断。
连平县吴先生因突发右侧肢体乏力、头晕来我院行急诊CT检查颅脑未发现明显异常,行GE1.5T磁共振检查,常规MRI序列+DWI序列扫描,发现左侧大脑基底节区超急性脑梗死,因发现病灶及临床治疗及时,患者很快康复出院。对于6个小时内的超急性脑梗死,CT检查比较难及时发现病灶,再行高场磁共振检查可以获得CT难以发现的病灶,是CT检查的补充。
紫金黄女士,因鼻咽Ca病史多年,行全身弥散成像(类PET成像技术)检查后,发现全身多处转移瘤,获得与PET/CT类似临床价值,比起去广州做PET/CT近万元的高昂检查费用降低了近七成,对肿瘤良恶性及转移瘤的发现、评估、术后放化疗后的疗效观察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东源县陈先生因黄疸不适到河源市人民医院接受上腹部MRI增强多期扫描+MRCP(磁共振胆管水成像)检查,发现肝门区胆管肿瘤并胆管梗阻,解决了半年多诊断不清的困惑,为以后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适用范围:
(一)神经系统方面应用:弥散成像(DWI) 、灌注加权成像(PWI)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的应用,能发现超早期脑中风、脑肿瘤、脑血管畸形(MRA成像)和各种感染性疾病,对癫痫、儿童脑发育不良、创伤及预后、肿瘤术后疗效及有无复发的判断均有良好效果。
(二)心脏大血管方面的应用:各种先心病、心肌病、冠心病和动脉瘤等血管病变以及胸部各类肿瘤。
(三)腹部实质器官方面应用:除常规序列外,主要有容积加速肝脏采集(LAVA)技术,特点是范围大、短时间、高分辨率,压脂均匀。能实现多动脉期扫描,精细分辨微小病变。可用于肝脏、胰腺、肾脏、肾上腺等实质脏器的增强。
(四)盆腔应用:该设备对于前列腺病变、妇科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五)四肢关节应用:包括良恶性骨肿瘤、慢性炎症、滑囊积液、关节创伤、关节退变、无菌性坏死等诊断具有其他影像学检查无法比拟的价值。
(六)血管成像:无需注射对比剂,对全身血管进行扫描,先进的多角度后处理重建,保证了扫描区域内血管的连续性。用于检查颅内、颈部以及四肢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静脉病变等。
(七)胆系MRCP、泌尿系MRU水成像、耳迷路造影:无需注射对比剂,利用体内自含水分,清晰显示各造影区域内全貌,对局部各种疾病进行诊断,进一步观察周围组织有无侵润或转移。
(八)类PET成像技术:GE1.5T磁共振具有全身弥散成像(类PET成像技术)的特有功能,同时可获得与PET/CT类似临床价值,比起近万元的高昂检查费用降低了近七成,对早期恶性肿瘤检查、转移灶筛查、淋巴结转移筛查、寻找原发灶、术后放化疗后的疗效观察有较大的科研和临床价值。
河源市人民医院放射科简介
我院放射科设备先进、齐全,拥有1.5T及0.4T磁共振各一台,64排128层及16排螺旋CT各一台,飞利浦双板DR 2台,大型数字化DSA平板造影机一台,乳腺钼靶DR一台,数字化单牙及全景DR牙片机各一台,数字化胃肠机一台,是河源市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放射影像科室。
我院放射科目前已发展成拥有一支超过50人技术过硬的医.技.护专业队伍,其中包括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生8人,人次梯队合理,专业结构完整。放射科下设普通放射科、CT室、MR室、介入导管室,诊断专业分神经、心胸、腹部、骨胳关节和临床介入放射学等亚专业学组。每份报告(夜诊急诊除外)均需通过高级职称医师审核签发,保证每份报告的质量。
放射科(普放):0762-3185093
放射科(CT/MRI):0762-3185094
(放射科 欧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