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河源市人民医院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正文内容

消化内科开展内镜下黏膜肿瘤挖除术(ESE)治疗胃肿瘤

来源:  发布时间:2024/8/28  作者:吉宇然  阅读数:766

日前,消化内科成功完成本院首例内镜下黏膜肿瘤挖除术(ESE),实现了我院在内镜技术方面的新突破,诊疗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白光内镜提示胃底穹窿部粘膜下肿物


▲超声内镜提示肿物侵犯固有肌层


患者黄先生腹部不适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本想着挺一挺就能熬过去,后来发现并没有好转,于是到我院消化内科就诊。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时发现胃底后壁有一处大小约3.0*2.0cm的粘膜下隆起,消化内科主任李捷壮建议患者住院诊治。住院后,陈好医生为黄先生进行了超声内镜(EUS)检查后,初步判断肿瘤起源于胃的深部固有肌层,与浆膜层(胃壁最外面的一层)界限不清,也就是说瘤体位置非常深,瘤体周围血供又丰富,如果进行内镜下肿瘤的切除,手术的操作难度大,术中出现穿孔的风险非常高。省医派驻专家郑中文向黄先生的家属详细地说明患者病情及手术风险,经其家属同意后,消化内科团队决定采用胃镜微创技术——内镜粘膜下肿瘤挖除术(ESE)进行治疗。


▲消化内科团队为患者实施手术


消化内科团队进行了充分的术前讨论,在手术室开展了本院首例ESE手术治疗。手术从病灶标记、粘膜下注射、病灶边缘的切开到病灶完整剥离、术后钛夹完整封闭创面,有条不紊。患者术后无明显不适,现已痊愈出院。


▲术后病理提示胃间质瘤


内镜下黏膜肿瘤挖除术(ESE)


内镜下微创治疗新技术——粘膜下肿瘤挖除术(ESE)是目前国内、外治疗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新方法,主要用于黏膜下层、黏膜肌层及固有肌层肿瘤的剥离治疗,采用传统的ESD相似的方法,将肿瘤完整切除,对于直径<3cm的黏膜下肿瘤,包括间质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神经鞘瘤等,首选内镜黏膜下肿瘤挖除术。相较于传统外科治疗方法手术切除肿瘤及周围一部分胃组织,内镜下微创切除,可以保留胃的完整性,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可取得与外科手术相似的治疗结果,且具有微创、不改变消化道结构、避免外科手术风险及减少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等优点,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消化道肿瘤性病变的方法。


消化内镜中心常规开展舒适化麻醉胃肠镜检查、消化道早癌筛查、超声内镜EUS、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治疗。全体医护人员秉承敬业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精神,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


专家简介


郑中文

广东省人民医院派驻专家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务科副科长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广东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教学秘书,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兼职临床教师,中国消化内镜学会内痔协作组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消化内镜管理分会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分会消化道出血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工作委员会早诊早治协作组委员。致力于内镜下痔疮微创治疗、良性肿物切除及功能性肠病诊治。主持省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多项,发表SCI核心论文数篇,发明国家级实用专利1项,院内新技术4项。


门诊时间:每周二、周四上午


李捷壮

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1995年毕业于广东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毕业后经过三年的正规内科轮转培训,于1998年从事于消化专业。2002年在南方医院全国重点学科消化研究所进修。擅长消化性溃疡、上消化大出血、肝硬化并腹水、肝性脑病,急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及治疗,并对胃肠镜检查及诊断有较高的造诣。


门诊时间:每周二全天


刘烈辉

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


 从事消化内科10余年,在临床、教学、科研全面发展。对消化内镜及消化内科疾病诊治有较深的见解,尤其擅长消化内镜下早癌筛查、消化内镜检查、诊断及内镜下治疗;并对消化内科常疾病如消化道出血、肝硬化、肝癌、炎症性肠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治、胆胰疾病及危重症患者抢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门诊时间:每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吉宇然

消化内科副主任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2018年暨南大学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消化及消化内镜分会委员,河源市医学会中西医结合消化内镜分会常务委员,擅长慢性肝炎、炎症性肠病、胃癌、肠癌的诊治和内镜下的微创手术,包括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止血、胃肠息肉EMR、消化道早期癌ESD、胃造瘘术等。主持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