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河源市人民医院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正文内容

【勇敢地跟尿管说“不”】脊柱外科带您了解间歇性导尿的康复护理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20  作者:周妍晴  阅读数:434

在我国有超过100万的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12万的速度增长。近年来,由于急性期院前急救和治疗的进步以及护理技术的提高,脊柱损伤和脊髓损伤受害者的死亡率已从4.42%降至0.44%。诸多干预方式的进步改善了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了寿命。


脊髓损伤(SCI)是指脊柱骨折或脱位引起的脊髓或马尾神经的损伤,伴或不伴开放性损伤。脊髓损伤患者往往伴随排尿功能障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如果不及时治疗干预,会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甚至发生其他多种病症,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累。早期给患者行间歇导尿,利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降低泌尿系统感染风险。


近日,我科接治一名因外伤导致创伤性休克、脊髓损伤入院的29岁患者蔡先生,因病情复杂,患者分次进行了颈椎及胸椎骨折等复杂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我科间导小组对患者进行详细评估后,制定了间歇性导尿的实施方案,为患者制定术后前3天的饮水计划及记录排尿日记。


间歇性导尿(IC)是指经尿道或腹壁窦道规律插入导尿管,排空膀胱或储尿囊内尿液后立即移除导尿管的排尿管理方法。IC为膀胱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协助膀胱排空的“金标准”。


术前我科间导小组组长邹艳柳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间歇性导尿护理流程、操作目的以及间歇性导尿对患者后期生活的利与弊等,取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表示会主动且积极配合各项操作。


▲间导小组成员进行健康宣教


由于饮水量或进食量会直接影响到间歇性导尿的时间及导尿频率,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上尿路功能等,所以正确的饮水计划至关重要。膀胱训练期间饮水量应限制在1500-2000ml之间,并平均分配于早上6时到晚上8时之间进行,每次不超过400ml,入睡前3小时避免饮水。交待患者避免饮用茶、咖啡、含乙醇等利尿性饮料,同时避免摄入刺激性、酸辣食物。


经过2天的间歇性导尿培训,患者家属已能够熟练地掌握了间歇导尿这项操作,于次日遵嘱办理出院手续,回当地医院继续进行康复治疗,我科间导小组后续也将持续进行微信随访动态关注患者每日饮水排尿情况,根据残余尿量调整导尿次数,提升患者自身幸福感。


这种脊髓损伤伴小便失禁患者在排尿方面往往显得相当无力,只能选择留置尿管,更有人因此失去自信与自尊心,间歇性导尿技术的普及让这部分隐形患者重拾起信心,它打破了导尿需要持续留置尿管的传统模式,可以有效防止持续导尿所致上尿路返流可能,降低导尿相关感染并发症的风险,更好地助力于患者提高自身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