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河源市人民医院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正文内容

【省医在河源,名医在身边】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 进入“精准化”时代:我院首例CTP术前筛选评估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23  作者:谢颖  阅读数:3339

11月9日,我院何锦照副院长、神经内科钟小劲主任医师、何伟亮副主任医师、朱敏真副主任医师和温样春主治医师及神经内科介入团队联合急诊科、影像科应用CTP(CT灌注扫描)完成了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术前评估,并顺利完成血管内介入治疗,此项技术的开展预示着我院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进入“精准化”的新阶段!

治疗前后

注:术前CTP提示全脑核心梗死面积为8.7ml,Mismatch面积为36.4ml,低灌注区体积为45.2ml,Mismatch比值为5.2。

患者为47岁女性,因“认知功能下降伴言语不清3小时余”来我院急诊求治,卒中团队考虑患者急性脑梗死予以静脉溶栓,进一步联合影像科团队通过CTP灌注明确患者存在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上干远端闭塞并存在明显缺血半暗带。神经内科钟小劲主任医师、何伟亮副主任医师、朱敏真副主任医师和温样春主治医师仔细研究判读患者术前大脑灌注图像,认为患者仍存在明显脑组织挽救空间,若不进行处理,会遗留明显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经快速细致讨论确定方案并取得患者家属同意后,患者于急诊行“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成功开通了闭塞血管,效果显著,患者恢复良好,未遗留明显高级神经智能活动障碍,术后获得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认可。

神经内科介入团队

我院神经内科新近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何伟亮博士指出,血管内介入治疗是目前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主要手段,但是国内外研究表明闭塞血管的成功开通大概只有一半左右患者最终实现生活自理;无效再通与不良预后的发生,一方面严重削弱介入成功开通的血管的临床意义,患者仍然遭受脑梗死的不良预后;另一方面在患者已经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并告知血管已经成功开通情况下,最终的不良结局容易导致患方的不理解,从而诱发医患矛盾;因此,筛选适合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尤为重要。此患者术前提示的M2段闭塞在当前国内外指南中并无一致的治疗建议,我们通过分析CTP数据,结合高质量Defuse-3研究结论推荐(梗死体积<70ml,缺血卒中体积/梗死体积>1.8),最终做出手术治疗的决策,此决策是综合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和我院CTP评估得出的结果,最终取得满意的预后。

何锦照副院长指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病情危重且治疗难度大,血管内介入治疗作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却往往伴随着高昂的治疗费用,“精准化”的术前评估将有效减低“人财两空”的情况发生,此次应用CTP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并完成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新技术的开展及成功运用,充分展现了我院神经内科团队高超精湛的技术和精益求精的决心,标志着我院神经内科血管内介入治疗进入“精准化”阶段,我们将继续以良好的医德,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致力成为河源百姓的护脑使者。         

何伟亮

广东省人民医院河源医院建设高水平医院引进神经内科高层次人才,神经病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脑血管病、头痛和头晕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8篇,分别发表在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IF:10.7)、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F:9.976)、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IF:6.79)、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 (IF:6.38)、Frontiers in Cellular Neuroscience (IF:4.555)等杂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自然基金科学基金1项及省政府资助临床医学人才培养项目计划等课题。获得省卫健委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项。